Tuesday, August 30, 2011

American Dream




Two months of American dream,
Almost comes to an end this weekend.

我想,這兩個月對美國尤其是美東-而言,
應該很不好受。
國債信評降等、股災、地震、颶風,
我似乎經歷了美國不堪的一面。

從美國人對於災難的慌亂無助,
誇張的反應,
完全不足的基礎建設,
更讓我看到泱泱大國面對天災時卑微的一面。

或許,不需要什麼恐怖攻擊,
蓋達組織只要多弄點地震、颶風給美東,
華盛頓DC、紐約等大城就會不攻自破。
戰前的老公寓承受不了輕微震盪,
老舊的地鐵,沒下雨也充滿積水跟老鼠,
這就是歷史的傳承,是嗎
當年最先進的技術,
現在成了最落伍,
是維護傳統還是害怕改變
住在一年房屋稅七十幾萬台幣的長島,
為何還會一天到晚停電、淹水

記得政治學課時,
老師曾提到,
美國選舉人團、蝴蝶票等制度,可說是落後中的落後,
也造成很多可能的選舉不公平,
但要三億多人重新學習一套新的制度太困難,
且大州、小州利益角力,
更讓改革遙遙無期。

這趟美國行,
我深刻發現,
再先進的地方,
仍受歷史的包袱牽制,
這時想到台灣、回到台灣,
反而想到的是許多她的好、她的可愛。
台灣人其實滿願意接受改變的,
或許是因為我們並非先進國家,
對於進步、改革反而不排斥,
而是希望透過接受新事物、讓國家更好。
舉例來說,
立委選舉制度也是平和的透過幾次國會協商、達到共識。
哈哈,或許,人總是被訓練得愛國吧~
金窩、銀窩,不比自己的小狗窩。

8/29/2011@國泰航空 紐約---香港
Back Home,
And try to Make it better : )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旅行



旅行,
是這趟旅程重要的一部分。
搭著地鐵,在曼哈頓到處亂晃是一種,
背著行李、拿著地圖,自己到華盛頓DC「健走」也是一種,
參加當地旅行團,高效率五天四夜拉車走遍尼加拉瀑布、多倫多、千島湖、渥太華、蒙特婁、魁北克和波士頓,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種體驗,一種旅行。

記得去拜訪僑委時,
她曾說,
不用把錢拿去買名牌,
因為人的價值不是靠身上衣服的價格決定的,
但是應該好好投資自己,
存錢、去旅行,到處看看,
年輕的時候,有活力,什麼都新鮮,才容易感動。
等到老的時候,什麼都看多了,就很難體會旅行的快樂。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論,
但這並非我花錢旅行的藉口,哈哈
而是我已經開始知道,什麼叫做很難體會旅行的快樂了。

記得小時候,
搭飛機對我是無比的滿足,
小小的機窗、半夜的泡麵,都足以讓我開心許久。
但現在長程飛機,除了可能有的好吃冰淇淋和電影外,
令我很反感,只希望下一秒張開眼,
就能準備降落。
對於一切的流程早以熟悉不過,
經濟艙的擁擠和壓迫感更是折磨人。

旅行也是。

我很幸運,
從小就被父母帶著周遊列國,
參觀大都會博物館時,
最著名的埃及館我居然連進都不想進去,
只因我知道再怎麼看,也沒有我曾在埃及看的那般壯闊感動。
有一種很討厭的人,
總會在你興奮時,狠狠潑你一大盆冷水
或是在你規畫要去哪裡時,
下一秒馬上就說,歐,我早就去過了…也沒什麼
我好害怕,會變成這樣。
我一直極力要維護自己對事物的好奇心,
想要體驗不同方式的旅行,
想要當外交官,
到非洲、到中美洲,
也許就是因為想要找到屬於自己、永不消退的熱情,
不想成為那種,冷感的人。

我很喜歡旅行阿,
請讓我永保熱情。


Thursday, August 18, 2011

實習給我最棒的禮物



















從沒想過會有這樣的機會,
在紐約、在僑委會、在北投某溫泉山莊,
然後一切就發生了,
卻似夢般不真實。

小時候總自命不凡,
以為自己是聰明的、特別的,
上大學來,
數不清的挫折讓我認清了自己的平庸,
我已習慣平凡的自己,
老天爺卻又給了我這個難得的機會,
被人家叫著「菁英」、「人才」,
聽久了,還以為是真的。
很謝謝實習給我一切的機會和體驗,
但我想這些似乎過於溢美了,
也不是現在一事無成的我該依戀的。
但仍有一些事,
我會永遠珍惜感謝,
那就是認識了這麼一群特別又有趣的同伴!

組長
看到你的次數真是屈指可數,也沒有吃到傳說中的點心,
但對於認識醫生,這種好機會,也沒啥好抱怨的XD
你是高雄人還有你認識我男朋友這兩點,我很欣賞!

Tony
讓我花大錢的行程,要不就是你推薦的、要不就是和你一起去,
真是罪惡的魔鬼!不過謝謝你,
讓我體會了紐約(在我腦筋清醒時)看不到的那一面。
如果真的退伍了也祝福你一切順利,
可以快點再回到你愛的紐約。

Casa
雖然很潮但你可不是一般的潮男,
從你想要獅子王床單這點就可以知道了!XD
我想你一個人讓我對國發所的印象完全改觀,(我以前只知道洪教授…)
祝福你可以找到喜歡的指導教授、順利畢業!

Andy
當初第一個認識的人就是你,
但現在幽默又一針見血的你跟當時真是判若兩人呢,哈哈。
很佩服你選擇哥倫比亞的勇氣,
有失有得,我想你以後一定會很珍惜這次的機會、喜歡自己的選擇!

濤哥
本團個性最古怪的人非你莫屬吧,哈哈哈哈。
這是贊美喔,
我覺得對人生有所堅持是很棒的事。
當兵順利!希望我們帶一桶Haagen Dazs去看你嗎?

U Jay
跟你聊天很有趣,
謝謝你讓我了解到人不可貌相的真諦。
很羨慕你女朋友耶,對她那麼好!
祝福你國考一次成功!去加拿大好好玩!

Candy
謝謝最辛苦的組長!
我覺得常騎車還這麼白,是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很欣賞妳凡事做足功課、找資料的好習慣,
這次旅行有很多美麗的意外都是因為你PoFB上我才知道的!
(例如貴桑桑的太陽馬戲團~哈哈)
祝福妳回國有更好的緣分,
老美這麼胖,有什麼好的!

Tina
妳沒來真的很可惜!!!!!
不過希望你工作一切順利!
很感謝之前政治學的幫忙,
學姊是人好正妹! : )

Angie
羨慕妳英文口說這麼好!
讓我突然對交外國男友心動了一下下!哈
感覺我們都是走簡樸、廁所上很快的路線,
很高興認識同路人,哈哈,


以後大家可以台灣再聚嗎?

Learn from Learning


What is Chinese School About…
About learning Chinese, of course!
But what els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ever really visited a Chinese School,
And there are way more than learning Chinese!

透過僑委會的安排,
這次很幸運地參觀了雙文學校夏令營和紐約中華公所的華僑中文學校,
雙文學校是以升學為主的普通學校,
白天也以英文授課為主,
但學生可選擇在放學後留下來上中文課後班,加強雙語能力。
由於升學率優良,教室設備也好(這是我第一次看到Smart Board!!)
想要就讀的學生甚至得抽籤入學。

華僑中文學校則偏向中文補習班的性質,
特別的是,這所學校學生有三千多人,
甚至比一些普通學校規模還大,
一般中文學校可能只有週末班,
華僑中文學校每天都有班可以上,事業做得非常大。
最令人感動的一點,
他們使用的是僑委會贊助的繁體中文教材,上課鈴聲還是中華民國國歌
秉持著教育、做公益的心態,
一期五個月學費僅90鎂,
可憐了老師和行政人員,
對於希望在海外從事華語教學過活的人來說,
可能也不是個好選擇,
但若單純以教育、付出的心態來看,
看著學生們寫出工整的書法所能帶來的成就感可是無限大的。

無論是補習性質或是普通中學,
學習中文雖是主要目標,
但決不是課程的全部。
中文學校還有樂儀隊、每年參與紐約市的遊行,
自治糾察隊也可訓練學生自主能力。
雙文學校的夏令營更是豐富,
民族舞蹈、手工藝教學
如果在台灣,我們可以這樣學外語的話,
我相信成效會比用棍子、罰站、罰寫,好得太多。

以前,我對美國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不太唸書、數學爛爛的,
但來這裡發現他們比我們愛念書得多,地鐵上多得是人手一本。
雙文學校的主任告訴我們,
在這裡,
學生每個禮拜都得看二十幾本書,
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
讓我真慚愧。

回台灣後,
該重拾書本了。
有空就多去誠品吧!


Tuesday, August 16, 2011

Proud of our Community





















“Proud of Our Community”
I am proud of her as well.
一開始聽到孟昭文州眾議員時,
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中年、語帶廣東腔的男子,
沒想到這位代表法拉盛地區的州眾議員,
竟然是位三十出頭、兩個孩子的媽,
或許是我個人的刻板印象,
但我想這也多少代表了社會上對從政者的觀感,
因此更顯示Grace Meng多麼的不簡單。

8/11下午,這場拜會議員的活動,對我來說,真的是個驚喜。
記得去年在台大時,
美國前勞工部部長 趙小蘭女士曾蒞臨演講,
那時除了對她優雅、從容的風範印象深刻,
更驚訝原來布希政府唯一的華裔官員是位女性,
而這次來紐約,
發現全紐約州唯一的華裔州眾議員竟也是女性,
令我不禁讚嘆美國社會對性別的包容性,
但同時也為華裔人口對政治的冷淡感到擔憂。

To be honest,
我對民意代表還滿有偏見的,
在台灣社會,
除非有背景、有關係,
很難選得上。(或許天龍國的文化不太一樣)
而高額的薪水、回扣,還有立院無止境的惡鬥、打架,
也深化了我對這份職業的刻板印象,
或許這也是因為我並沒有機會實際跟他們接觸吧
就如我之前說的,誤會來自於不了解。

But anyway,
這次訪談的經驗可說是顛覆了我對民代的看法。
有趣的是,Grace以前對未來的展望,
就是希望可以遠離華阜,
可以在像是Park Ave上的大公司上工作、每天和老外講英文,
然而一顆想服務、想幫助人的心,
或許還有家庭的鼓勵(Grace的父親也曾是州眾議員)
讓她決定留在法拉盛,替同胞服務、發聲。
華人似乎有種群聚的天性,
而家庭教育也讓許多僑民在學習英文上,較其他移民更為困難,
華人移民對從政的畏懼更使得華人在立法上吃虧。
誠如議員所言,
為什麼猶太人的新年可以放假,華人除夕卻得上班
如果不靠自己族裔的人推動立法,
這些屬於自己的權利是永遠爭取不到的。


Dreams will come true only when you go and fulfill it.


Good luck,
All the brave dreamers!



Monday, August 15, 2011

他們的故事


















(I) Crystal Window and Door
移民初期,董事長陳先生獨立製造鐵門窗,
在沒有資本的當時,甚至搭地鐵運送成品,
甚至隻身前往沒有人願意去的布魯克林和布朗士,
然而由於信用問題及族裔限制,公司發展頻頻受阻,
歷盡艱辛,但他並未因此而退卻,
秉持「沒有不勞而獲,也不會勞而不獲」的決心,
誓言在異地闖出一片天,
之後逐步與人合夥,合組鋁窗、膠窗公司,並積極設立塑膠抽料廠,
進而慢慢打入美國主流社會,
爭取到政府部門的訂單,增加許多商機。
當初兩手空空、連英文都不會講的陳先生,
到現在美國最佳少數族裔企業之一的董事長,
陳先生除了忙於生意外,
也是個慈善家,
幫助許許多多華裔移民找工作、取得身分,
然而工廠裡,也不僅只亞洲人,
各種族裔、語言交雜,
工廠內的告示,同時用三、四種語言書寫,
套一句陳先生說,
最難的,就是處理人的問題。

(II)林映君僑務委員
從事傢俱原料生意的林委員,
家庭環境優渥、也是高知識份子,
但大學畢業移民美國後,
從經營洗衣店開始,
就擺脫小姐的架子,洗衣、洗褲,
她狹義的個性、不服輸的精神,成就了今日的事業。
林委員說,
我不要當次等公民,要當美國人,就要和大家平起平坐!

找到目標,
就可以好好為達到目標而努力,
但要替自己定一個高一點的目標,
這樣就算達不到,
也可以有一定水準。


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帶給我的感動和啟發卻是同等的。
我發現,
在這片土地上,想要有大成功的人,
多半要自己創業,承擔大風險、高壓力,
才有美好的果實。
在大企業裡上班的人,
可以過著很不錯的生活,
但似乎很難達到這樣的成果,
這也是每個人取捨的不同吧。

但不論是怎樣的人生,
嘗試的勇氣和努力的堅持,
都是該好好努力的。
要加油!!

AAA to AA















實習的第一天,
就看到報紙上,標準普爾降等美國國債的消息,

突然感覺世界真的變了。
在我升大一的時候,雷曼兄弟破產、王永慶去逝,
大三下時,美帝背上的芒刺,奧薩瑪賓拉登,遭美軍槍決,
現在,要升大四了,
每本教科書上宣稱呆帳風險最低的美國國債,居然也被降等,
到底,
除了死亡,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這幾年,大家都說美國經濟衰退,
在紐約的路上其實看不太出來,
好餐廳仍門庭若市、觀光客擠滿了所有景點,
如果我只是一般的過客,
看得到的也就僅只如此。

何其有幸,
這次來紐約,
因為有在僑委會實習的機會
見到了許多事業成功的華僑,
聽他們訴說幾十年來在美國打拼的故事,
了解大環境的起起伏伏,
從一開始來到美國滔金時的傻勁,
但現在,臉上皺紋刻畫出的成熟,
讓我對於美國這個地方,
還有在這裡呼吸的每一個夢想,
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對許許多多的台灣人來說,
美國是夢想,是自由、先進的代表,
然而對我而言,
其實我一直滿排斥美國的,
不喜歡他以世界警察的正義姿態,
一方面狂印鈔票、舉債,不顧他人生死、不知節制,
仗勢美金地位,
無止盡的揮霍,
這次國債降等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這次來到美國,
無論是在學校、在實習,
也讓我見識到了,美國除了電影、party外的另一面,
其實,
這個國家比誰都弱肉強食阿。
不認真工作的人,很難生存下去。
真正揮霍的、不知節制的,
似乎也是少數人的專利。
或許是我的樣本數太少,
但從這角度看來,
一般的美國人也挺可憐的
勤奮的生活,
卻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認為是地球腐敗的元兇。


看事情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種,
期許自己可以以更宏觀、開闊的胸襟看世界。

Sunday, August 14, 2011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
雖然是聯合國抗貧的宣言,
但我覺得用在這次僑委會實習上也分外適合。

在台灣,
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僑委會的業務,
也不太了解設立這個部門的意義,
更分不清外交部和僑委會的區別。

這次有幸透過政府的補助,
來到紐約,實際學習、了解駐外人員的工作,
拜訪僑團、僑商,
參觀西點軍校、聯合國,
和年輕活力的孟昭文州眾議員會談的寶貴經歷,
更顛覆了我對一般政治人物、民意代表的想法。

我說
冷漠是因為不了解

以前在台灣,
很難感受到這個地方,有什麼值得好愛的。
總是見到她的缺點,
總是希望她好好進步改變。
但在這裡,
在僑界,
紐約600多個僑團,有500多個堅決支持中華民國,
紐約中華公所到現在外牆上掛的是一整排中華民國國旗,
紐約最大的中文學校,3000多個學生,學的是繁體字,上課前要聽國歌。
在紐約台北經貿文化辦事處,我看到這輩子最大一幅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在法拉盛的台灣會館老人中心,
許許多多叔叔阿姨在那兒唱唱手語歌、跳跳國標舞,
就像你我的長輩一般,
不了解時,
還以為美國人都很有錢,
華僑每個都只想利用台灣的健保,

Yet, they are all human, like us.
美國有的是乞丐
而許許多多的華僑,
則如我們一般平凡,或許更多了一點愛國的心和勇於打拼挑戰的勇氣。

Thanks for giving me this chance to be here, to see and to be touched.